中國重汽集團,躋身世界重卡業最前列
發表時間:2010-02-20 08:52:14; 來源:
2009年,中國重汽集團亮出了這樣一組數據:全年產銷重型汽車超過 12.5 萬輛,同比增長11.59% ;實現銷售收入超過550 億元,同比增長約10% ;實現利稅40 億元,同比增長約11.9% ;實現工業增加值 61 億元,同比增長約41.9% …… 危機中,中國重汽實現了逆市平穩增長,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產銷規模已躋身世界重卡行業最前列。

挖掘潛在需求市場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堅持面向市場,貼近市場,不斷開發新的產品,不斷提高服務用戶的能力,這是我們能夠在危機中發展壯大的原因。”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馬純濟說。 瞅準濟南市籌備第十一屆全運會的契機,2009年初,中國重汽及時開發了適應城市建設需要的灑水車、渣土車、自卸車、垃圾車等車型,一舉中標濟南市首批 374 輛城市用車的訂單,并先后與全國14個城市政府簽訂協議,獲得了政府采購車輛的優先權,贏得了市場先機。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潛在用戶出現資金困難,買車付款成了問題。如何既把車賣出去,又有效防范經營風險?中國重汽充分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綜合運用金融工具,聯合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推出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為經銷單位提供金融支持,最大限度降低合作單位和終端客戶的成本壓力。 “通過銀企合作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有效地支持了各地經銷商的業務拓展和產品銷售。銀行、保險公司的共同參與,使經銷商和用戶規避了經營風險。”中國重汽副總裁韋志海舉例說,僅設在阜陽的一家銷售服務中心,2009 年上半年就賣了500多輛牽引車,銷量是2008年全年的兩倍。
砥礪技術創新利器 2009年,最令重汽人自豪的是高端重卡豪沃A7的面市。 運用了 130多項最新專利技術的豪沃 A7,采用了中國重汽全新設計的 D12系列發動機,塑造了省油重卡的新概念,大排量、大功率從低怠速起就使車輛動力充足;它標配的智能手自一體AMT,引領中國重卡進入了自動換擋新時代;而它裝配的盤式制動器、膜片離合器等均為國內首次采用。其駕乘舒適性、安全性、可靠性及電子化水平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豪沃 A7 開始,中國重汽終于完善了一套自己的整車研發數據庫,為在更高水平上不斷快速推出新產品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像豪沃 A7 這樣的新產品之所以能夠不斷研發,得益于堅持不懈的技術創新。近幾年,中國重汽先后投入近80億元,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和技術提升,使企業整體研發設計能力和關鍵工藝裝備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迅速提升。 馬純濟認為,當年支撐中國重汽走出困境、快速發展的是自主創新;今天,中國重汽能夠化危為機穩步發展,關鍵還是自主創新。 重組之初的中國重汽,手中沒有一項技術專利。如今,在中國重汽技術發展中心,每兩天就有一項專利誕生,產品開發能力邁上“生產一代,儲備一代,設計一代”的新臺階。 創新使中國重汽成長為具有自主研發能力、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化企業;創新使中國重汽生產經營形勢一年好于一年,最終實現了9年增長20倍的發展。
鍛造黃金產業鏈條 “在重卡2000 元以上的總成中,我們只有輪胎和玻璃不做。產業鏈的完善,大大提高了企業競爭力。”韋志海說。 鍛造黃金產業鏈條,把核心零部件總成制造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市場主動權,是中國重汽近年來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中國重汽也成為目前國內重卡業中產業鏈最長、系列型譜最全的企業,已擁有 2700多個車型。 著眼于提高核心競爭力,中國重汽抓住時機整合優勢資源,延伸產業鏈條。通過資金、技術和品牌投入等方式,相繼控股了中國重汽柳州運力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中國重汽華威專用汽車有限公司。2008年11月18 日,中國重汽與山西大同齒輪集團簽署戰略重組暨股權劃轉協議,一舉解決了變速箱供求瓶頸問題,預計2012年可實現年生產變速箱22萬臺。 立足長遠發展,中國重汽利用生產增速放緩的時機,大舉啟動技術改造,2008年以來投入技改資金近30 億元,先后對整車、發動機、車橋、鑄鍛件等制造部門進行了全面改造。橋箱公司在搬遷改造中完善工藝流程,優化生產布局,50 條生產線中已有 30多條完成搬遷,不但迅速恢復了生產,而且生產工藝和質量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值得稱道的是,2009年10月7日,中國重汽與德國曼公司正式簽署成交合同,全面啟動雙方的合資合作,中國重汽將得到曼公司現有發動機產品和技術100%轉讓。成功實現與曼公司的合資合作,標志著中國重汽在國際化道路上邁上了一個新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