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剛:冷靜應對當前形勢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2012-07-24 09:29:33 機經網 中國機經網 7月21日-22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辦,國聯資源網、中國機經網、北京國聯視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2機械工業鏈商大會暨機械工業發展、創新、商務合作交流會”在北京九華山莊順利召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宋曉剛先生做了《冷靜應對當前形勢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的主題報告,指出機械工業是為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費品的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一是在國民經濟和工業經濟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到2011年機械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約19.75 %,機械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約19%,機械工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約9% 。二是機械工業是裝備工業的主體,總量占裝備工業的2/3左右,是為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提供裝備的行業,如發電輸變電設備、鋼鐵有色冶煉軋制設備、采礦設備、油氣勘探石化冶煉設備、施工機械、數控機床等,支撐和直接影響各行各業的發展。 (一)、當前機械工業運行簡況: 1、工業增加值增幅降至工業各行業中倒數第三。2012年1-5月累計:機械工業同比增長8.9%(全國工業同比增長10.7%),機械工業在12個工業行業中,前年增速排第1、去年排第5、今年1-5月降至第10(僅高于石化工業和電力工業)。可見,在此輪調整中,機械工業受影響較重。 2、工業總產值增速同比下滑十多個百分點。2012年1-5月累計完成69963億元,同比增長11.94%,增速為2009年以來新低,比2011年已經大幅下滑了的增速還低13個百分點 。 3、利潤總額增幅下滑大大快于產銷。2012年1-4月累計為3290億元,同比增長0.84%。利潤增幅出現多年來少見的大大低于同期產銷增幅(12%左右)的令人不安現象。 4、出口創匯增幅明顯下降。2012年1-5月機械工業出口創匯同比增長15.78%,與上年同期27.79%的增幅相比,增幅下滑了12個百分點。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1、國內、國際市場需求乏力和長期積累的產能過剩,加劇了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相壓價,惡性競爭態勢明顯,是造成價格下滑、利潤和利潤率大幅下降和經濟運行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形成惡性循環。(機械工業2012年1-4月累計利潤同比增長僅為0.84%,出口創匯增幅也大幅下降次) 2、二是成本上升,不僅人工成本明顯上升,而且財務成本繼續高速增長,1-4月財務費用484億元,同比上升42.06%;其中利息支出461億元,同比上升51.79%。而人工成本不斷增加將會是一個常態,與東南亞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人口紅利優勢將會逐步不再。 3、三是應收賬款不斷攀升,1-4月累計,應收賬款已高達2.4萬億元,同比上升17.68%。而實際情況很可能比國家統計局的賬面增幅還要嚴重,并形成新的三角債。 4、為與我搶占市場,外商開始在我已經取得自主創新突破的高端產品競標時大幅降價,力圖用價格戰,使處于成長初期的內資企業無法回收前期研發投資,從而扼殺我升級勢頭;(如厚壁無縫鋼管、特高壓絕緣套管等)5、外商在華建立以高端裝備為主的獨資或控股企業;而且往往是緊鄰我同行中的骨干企業建廠,挖人、搶訂單。今年1-5月外資企業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92億元,同比增長47.04%,增幅高出全行業近18個百分點,并且趨勢不減。(如農機、高檔液壓件等) (三)冷靜應對當前形勢和挑戰的幾點思考: 1、清醒認識經濟趨緩必然性 : (1)發達國家如日本在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經濟衰退持續了10年之久 ;(2)高投資、高能耗、高污染、低勞動力成本、長期處于產業鏈低端等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也不能再讓它持續 ;(3)國家建立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取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兩化融合、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等 ;(4)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各行各業產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轉變發展方式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產品的技術水平、智能化、質量、可靠性等提出更高要求。(5)技術創新難度加大,依靠技術引進、技術合作、市場換技術面臨發達國家更大的戒心和抑制,自主創新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 2、冷靜、積極應對挑戰和機遇 : (1)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是必由之路 :轉型升級:企業轉型升級,行業轉型升級,區域轉型升級 ;轉變發展方式: 從投資拉動到創新驅動、資源消耗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從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到提高勞動者素質等方面,核心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從生產型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2)企業轉型升級:技術水平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制造水品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可靠性、安全性等水平;管理水平提升―精益管理,提高企業發展綜合效益和效率;產品升級―提高產品信譽度、知名度、附加值;人員水平升級―提高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等全員素質,是技術、制造、管理和產品水平升級的基本保證。(3)充分利用這一輪經濟調整的機遇期,完善經營管理、提高研發設計水平和產品質量、加強成本管理、加強市場需求客戶需求研究分析、加強人員培訓等。扎實練好內功,提高市場應變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