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從“自產自銷”到“改革開放”
一、一汽以集團內采購為主 第一汽車的零部件采購長久以來是以一汽集團內部采購為主,占了所有采購的大約70%,不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一汽集團旗下的品牌都以第一汽車內部的供應商為主,圖一是一汽內部各生產基地的零部件采購動向。 圖1:一汽集團零部件采購動向
從表一中可以看出,第一汽車為了提高國產化率,零部件基本以自產為主。乘用車方面一汽轎車為提高自主開發中高端乘用車“奔騰”150家零部件供應商中馬自達供應商占了三分之一,歐美系零部件供應商占40%,其余為中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一汽海馬則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工業園區。商用車方面,一汽解放建立了自己的J6專用采購網。 二、一汽現有乘用車車型國產化率基本都達60%以上 一汽集團的一系列努力使得它的國產化率非常高,以乘用車為例子,從表二可以看到一汽集團乘用車各個車型的國產化率。 圖2:一汽集團乘用車車型國產化率
一汽轎車的“奔騰”國產化率截至2007年10月已經達到了65%,而一汽夏利在充分利用了第一汽車內部的零部件采購資源后,截至2007年8月幾乎實現了夏利車型的完全國產化。一汽吉林下的森雅國產化率達到了75%。除了一汽豐田下的花冠和銳志以外,一汽集團下的其它車型基本都達到國產化率60%以上。 三、一汽將采購調整至采購外 2005年,原第一汽車總經理竺延風宣布自此擴大集團外部采購,最終計劃將集團內外部采購比例從70%:30%調整到30%:70%,第一汽車還于2007年計劃以每年13%的增速擴大零部件采購額,預計到2010年將超過1,620億元。全部的預算額都用于中國本土的零部件,而80%以上用于乘用車零部件采購。此外,半數以上的預算額將用于一汽豐田和一汽大眾車型,其余部分用于紅旗、夏利等自主品牌產品的零部件采購。零部件的采購商也優先選擇大眾、豐田的在華子公司或其集團內零部件供應商的在華生產基地。 圖3 一汽集團采購調整舉措 除此以外,一汽集團擴大集團外采購的一大重要內容是出售旗下全資零部件子公司富奧汽車零部件65%的股份,通過推進該公司的自主經營來調整零部件采購事業。與此同時,為了削減成本,大眾計劃推動合資基地一汽大眾與上海大眾的零部件采購一體化,但由于兩家基地各自擁有獨立的采購網絡,如何整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