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面臨四大瓶頸
近年來國際跨國汽車零部件集團紛紛進入中國,長期依附于整車企業,資金、技術、管理和研發等明顯處于劣勢的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峻挑 戰。全球化采購、同步化研發、模塊化供貨和中性化發展,成為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面臨的四大主要瓶頸。面對全球化采購挑戰,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汽車零部 件產業亟待打破“家門口”市場觀念,急需拿到進入全球采購平臺的“門票”。就此,記者采訪了史丹利咨詢公司合伙人、零部件行業資深研究員高進華先生。 短期內無法在技術研發上取得突破的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除了選擇與國際跨國汽車零部件集團合資外,別無良策,整個行業發展前景堪憂。 我國零部件行業面臨的最主要瓶頸是研發能力。由于研發水平低,沒有自主品牌,只能模仿別人的產品生產,我國大多數零部件企業無法適應同步化研發要求,不僅難以與新車型配套,而且不可避免地面臨丟掉傳統市場的危險。 其次是全球化采購。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制造水平低,管理粗放,成本控制力弱,無法適應用戶對產品質量、成本、交貨期等全球化采購要求。特別是 在成本控制上,隨著轎車整車價格戰的頻繁上演,成本壓力不斷向零部件環節轉移,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控制成本能力面臨巨大挑戰。據估計,目前整車價格每降低 10%,至少5%要轉嫁給零部件企業。 與整車50∶50的股比限制相比,汽車零部件領域除新能源汽車在能量型動力電池上設置了相同限制之外,其余條目一概不設限,而且開放力度也在逐年加大。 開放條目越來越多說明與外資零部件相比,我國零部件產業發展依然相對滯后,需要不斷學習外來技術縮短與國際零部件企業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