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領跑全球新能源產業 占有率超過11%
東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1%。其中,比亞迪2015年新能源車銷量達61722輛,居全球新能源車年度銷量第一。 最近,位于番禺化龍的廣汽乘用車工廠中,廣汽傳祺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車GA3S PHEV正在作下線前的最后沖刺。 這款新能源車搭載了1.5L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和G-MC機電耦合系統組成的混動系統,有純電、增程和混動多種驅動模式。這不僅是廣汽傳祺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的全面進攻,也意味著廣東新能源汽車再度跨出重要一步。 目前,廣東新能源汽車不僅銷量領先國內,還覆蓋全球六大洲4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日、歐等汽車成熟市場,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1%。其中,比亞迪2015年新能源車銷量達61722輛,全球新能源車年度銷量排名第一,創造了中國汽車品牌的歷史。 廣東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背后,是廣東依靠傳統汽車產業集群優勢,在多項扶持政策的推動下,集中資源對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攻堅成果。如今,廣東汽車企業已經實現了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開發和產業化,實現了戰略性的轉型升級。 未來5年,在《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下稱“廣東省‘十三五’規劃”)的指引下,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形成廣汽、比亞迪雙子星座,帶動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高速發展。 未來,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掀起一股廣東“智造”的旋風。 新能源汽車成“廣東制造”彎道超車標桿 作為全國重要的乘用車生產基地,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依靠著廣州、深圳兩大核心城市,以廣汽、比亞迪兩大汽車集團為重點企業,形成整個珠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1.6萬輛,同比增長126.25%。其中新能源轎車“秦”4月銷量1225輛,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超5萬輛;新能源SUV“唐”4月銷量3145輛,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超3萬輛。 按去年數據,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已經高達61722輛,超越特斯拉、日產等品牌,排名全球新能源車年度銷量第一,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1%。更為關鍵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足跡,已遍布全球六大洲48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200個不同的城市,包括美國、日本、歐洲等成熟汽車市場。 這是中國汽車品牌在汽車工業60年歷史中第一次領先全球,成為廣東制造走出國門、在國際行業領域“彎道超車”的標桿。 目前,比亞迪純電動出租車e6累計行駛里程超過3億公里,單車最高行駛里程超過70萬公里,保持著當前全球純電動出租車最長行駛里程紀錄。而純電動公交客車K9累計行駛里程超過7500萬公里,單車最高行駛里程超過26萬公里,也保持著當前全球純電動公交客車最長行駛里程紀錄。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比亞迪正計劃擴建一個近10萬平米的廠房,產量將由每年300輛提升至1000輛。這里生產的7米到18米不同載客量、不同用途的純電動大巴,將成為美國多個城市的公交車、校車和機場工作車的主力車型。”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李珂表示,比亞迪電動大巴在美國并非走低價路線,而是具有了市場定價權。 與比亞迪先行一步相比,廣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也日臻完善。 據悉,廣汽集團旗下傳祺GA5 PHEV作為國內首款中高級增程式電動車,經過在珠三角地區及武漢等部分省會城市一年的示范運行,投放市場后供不應求,在國內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細分市場排名前三。其中,去年12月在上海上市首月訂單即超300輛,今年銷量預計5000臺。同時,由于GA5 PHEV在投放市場后,所售車型均無一例碰撞起火事故,使傳祺獲得了“全球最安全新能源車”的美譽。 而從單個城市推廣應用來看,由于廣州連續6年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工作,截至2015年底,廣州在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公務私人等領域,總共示范運營新能源汽車約1.5萬輛,超額完成2013年向國家承諾的示范運行1萬輛的目標,穩居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第4名。 目前,廣州新能源客車年產量已達5000輛,新能源轎車年產量已達3萬輛。按照現有規劃,廣州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沖擊100萬輛。 核心技術突破是粵產新能源汽車崛起關鍵 然而,為何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短短幾年便闖出了一條成功道路,改變了全國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車格局? 一直以來,廣東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已經形成了日系、歐美系、自主品牌三大系列,以廣州、深圳為整車支柱,珠三角為配套支撐的格局,在全球汽車制造業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如今,廣東新能源汽車的異軍突起,正是依靠著汽車制造產業集群所帶來其他區域無法比擬的優勢,完成了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目前,廣東部分車企已具備可全面支撐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新能源動力總成、新能源整車同步開發、自主開發的驗證、測試能力。 在技術專利方面,廣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處于領先地位。其中,比亞迪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自己電池廠、電池制造工藝、汽車制造工藝、大巴制造工藝的企業,專利申請量居汽車行業前列。截至2015年4月,比亞迪累計專利數共計8846件(已經授權)。 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電池方面,比亞迪投產的磷酸鐵錳鋰電池,通過核心技術的突破,基本達到了三元材料(“三元材料”是指由三種化學成分、組分或零件組成的材料整體,包括合金、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材料、高分子復合材料等,廣泛應用于礦物提取、金屬冶煉、材料加工、新型能源等行業)水平。 據悉,相對于三元材料技術,磷酸鐵錳鋰電池技術擁有高電壓、高體積密度,高循環壽命、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優勢。尤其是在三元材料鋰電池中使用的鈷元素,我國儲量僅占世界總儲量的1%,多需從海外進口,難以實現成本控制。與之形成對比,磷酸鐵錳鋰電池中的錳資源,我國則相對豐富,規模化生產后可以使正極材料成本下降30%。 其實,早在2012年,比亞迪鐵電池生產基地便獲得ISO/TS16949:2009認證,這是中國電動車動力電池行業的第一個ISO/TS16949認證。而ISO/TS16949:2009是在ISO9001:2008標準基礎上,根據汽車行業的特點,結合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由國際汽車特別工作組(IATF)制定的國際汽車行業技術規范。 廣汽乘用車新能源分公司總經理古惠南介紹,在新能源關鍵技術方面,廣汽傳祺已建成了跨平臺、跨車型、適用于多種新能源動力方案的系統架構,實現了電池、電機、電控“核心三電”零部件的開發及產業化。“我們的新能源車型已實現與常規車型的共線生產,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核心零部件不僅我們自己生產,也會培育優秀的供應商,在不斷提升品質的前提下持續降低成本,降低新能源車型的售價門檻,讓更多的消費者有能力去體驗新能源車帶來的駕乘體驗。”與此同時,廣汽傳祺還力求在新能源車的其他技術領域取得高精尖式突破,并選擇明星車型進行新能源換代。 據悉,廣汽在“十三五”期間計劃推出10余款新能源產品,目前在研5款,產品涵蓋純電、插電和混動三大品類。2020年產銷量預計將達到10萬—20萬輛,并通過構建傳祺新能源產品技術系列及網絡推廣體系,構筑傳祺新能源領域領先優勢并成為行業領跑者。同時,廣汽將開展多項前置性先導技術研究,包括無線充電技術,基于石墨烯的新一代高能動力電芯、燃料電池等等。 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再度迎來“機會窗口” 全國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5月我國新能源車銷量為26208輛,同比增長141%。在此基礎上,前5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總體銷量8.6萬輛,同比增長126%。而在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已達37.9萬輛,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其中,純電動乘用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量分別達14.28萬輛和6.36萬輛,同比增長均達3倍;對應純電動商用車和插電式商用車累計產量分別為14.79萬輛和2.46萬輛。 可以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經過前幾年的培育,已經跨過了初級階段,開始進入了發展階段。而根據車企平均36個月的正向開發周期,在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接下來一段時間市場將會延續這高速增長。 這意味著,廣東新能源汽車領域將再度迎來一個“機會窗口”。 為此,廣東省“十三五”規劃多次提到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布局,明確指出要扶持新優勢產業,聚焦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和綠色發展的需求,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成為新優勢產業。 而根據廣東省《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占全部公交車比例將超75%,其中純電動公交車占比超 65%,基本實現純電動公交車的規模化、商業化運營;珠三角地區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占比超85%,其中純電動公交車占比超75%,珠三角地區成為全國純電動公交車推廣應用的示范區域。在此基礎上,全省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累計超25萬輛,其中私人乘用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量超20萬輛。 在利好政策的持續推動下,作為市場的主體之一,廣東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已作出了關鍵性布局。如廣汽早早發布了“135”新能源車發展規劃,即構建1個國家級實驗室以增強新能源研發實力;并全面掌握電池系統、電機系統、整車控制、機電耦合系統及系統集成5大核心技術,助推整個行業升級;同時,形成混動、增程、純電3大產品系列,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在此基礎上,廣汽傳祺今年將向市場推出GA3S PHEV、GS4 EV以及 GS4 PHEV;到2017年,廣汽傳祺還將上市B級轎車PHEV,全新 A級轎車PHEV,全新A0級SUV EV。在整個“十三五”期間,廣汽將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推出十余款產品,涵蓋純電、插電和混動三大品類。到2020 年,廣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10萬-20萬輛,構建傳祺新能源產品技術系列及網絡推廣體系,構筑傳祺新能源領域領先優勢并成為行業領跑者。 當然,龐大的市場空間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今年3月,廣東家電巨頭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跨界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打造以鋰電池材料供應,鋰電池、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智能電網調峰調頻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技術為一體的新能源閉合式循環產業鏈。 “放眼全球,從新能源汽車的格局近幾年發展的情況來看,中國在起步階段總體不錯,但未來幾年非常關鍵,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幾年。”比亞迪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表示,如今新能源汽車發展起來,各路資本都想分一杯羹,這意味著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甚至在不遠的將來迎來殘酷的洗牌階段。 產業觀察 粵繼續領跑不能只靠一兩家車企 為什么廣東新能源汽車能發展如此好?關鍵是創新! “從全國來看,廣東尤其珠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產業聚集和擁有制造體系優勢,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十分有利。”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是廣東為什么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出現比亞迪、廣汽這類企業的原因。 在傳統汽車技術方面,尤其是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領域,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廠商所壟斷,廣東乃至全國汽車產業一直處于“大而不強”的階段。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則為廣東汽車產業“由大轉強”,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絕佳的契機。 那么,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市場空間逐步打開,廣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如何把握住先發優勢,繼續領跑全國乃至全球?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中的關鍵零部件上,如何實現自主突破,擺脫國外技術壟斷? 廣東在“十三五”規劃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技術突破路線。按照廣東“十三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大工程的要求,新能源汽車領域要加快建設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等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與新型動力鋰離子電池及管理系統項目,培育和發展特種用途電動汽車、短途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以及下一代高比能動力電池;大力發展高性能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及其控制器、電動汽車用整車控制器、先進傳動系統、大功率快速充電設備等關鍵產品。 崔東樹認為,可以預見,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越發激烈,廣東要想持續領跑,就要維持產業研發與產品制造的綜合優勢。尤其是繼續加大研發人才培養,保持相對成本優勢,使研發與制造的綜合優勢得到有效體現。 “要充分利用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借助未來龐大的市場空間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資深汽車分析師張志勇也表示,廣東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身龐大區域市場,迅速走完培育期;同時要勇于打破地方保護政策,讓企業充分參與競爭。 “除了現有刺激消費政策,還需要一些更好的人才引進和環境激勵措施,進而推進其它企業共同發展,形成產業聚集及內部良性競爭的環境,這樣才能促進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良性互動發展。”崔東樹坦言,如果未來只依靠一兩家企業的發展將難以形成持久的產業優勢。 來源:中國鍛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