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汽車行業是整個制造業的標桿?
以上沒有一個是汽車行業,但是為什么偏偏是汽車行業成為制造業的標桿呢? 科技含量 產業鏈復雜度 安全要求 發展變化 批量 因為汽車行業雖然在以上五大特性中都排不上第一,但是卻綜合了五種特性,好比上面列出來的行業雖然在單科上第一,但是存在嚴重偏科的現象,而汽車行業雖然單科不是第一,但是每科都不差,最后總分能夠排上第一,除此之外再沒有一個行業能夠通吃這五種特性。 01航天軍工,雖然科技含量高,安全要求高,但其首要優先級還是科技領先。不考慮成本就不會考慮浪費或者過度設計,這就不符和商業社會的本質。 科技含量高 安全要求高 成本管理不敏感 就以我國的神舟飛船為例,為了生產出一個非常精密的零件,公差+/-0.001mm,按照現有的加工水平很難做出來,但為了能夠實現這個需求,可以先做100個零件出來,只要有幾個是合格品就可以了,這就是為什么飛機和宇宙飛船這么貴的原因,小道消息聽說航天軍工產品的價格一般是成本的十倍,這在其他行業完全不可想象。
02醫療器械行業,雖然對安全性要求高,對質量缺陷容忍度低,但是發展變化慢、產業鏈簡單。發展變化慢的話,沒有什么時間壓力,可以慢慢研發,對項目管理、快速響應的要求比較低,很多醫療產品十年內才變化一款。產業鏈簡單的話,對供應鏈管理和信息溝通的要求也比較低,一個電話可以把所有供應商召集過來在一個房間里開會。醫療產業是品質管理的典范,但不是項目管理、供應鏈管理的典范。 安全要求高 質量要求高 變化慢 產業鏈簡單 03電子信息(手機、計算機等),雖然科技含量高、發展變化快、批量大,但是對安全性要求不高,對質量缺陷容忍度高,而且產業鏈相對簡單。手機最差的情況就是爆炸,不一定會涉及到生命安全,其他大大小小的問題包括死機、開不了機、手機發燙更是家常便飯,最多引起退貨,也不會引起生命安全。而航空航天,任何一個微小的問題也會導致墜機,醫療行業任何一個微小的問題都可能導致性命安危,汽車行業最嚴重的問題是車毀人亡。而電子信息(手機、計算機等)由于涉及到人身安全較少,所以對質量控制要求相對沒那么高。 科技含量高 發展變化快 安全要求不高 質量要求不高 產業鏈相對簡單 04最后說說汽車行業了。 科技含量高 產業鏈復雜 安全要求高 批量生產 流程復雜 行業發展快 行業標準高 1,科技含量 雖然不如航天軍工和電子信息產業,但是技術含量整體來說還是很高。汽車作為一個消費品,也需要科技創新作為賣點比如混合動力、半自動駕駛功能。 2,產業鏈 一臺車有上萬個零部件,沒有哪個整車廠(業內叫主機廠)會自己全部生產,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外包出去,而且都是層層外包,涉及到的供應商有幾百家(注意業內說法零件和部件是不同的,螺絲是零件,馬達是部件,車門是系統,主機廠一般以系統為單位外包)。比如大眾汽車會把車門系統外包給一家零部件供應商比如德國博澤,博澤又可能把車窗系統外包出去,車窗制造商又要把車窗升降馬達外包出去,馬達供應商又要把馬達外殼外包出去。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可能導致主機廠無法量產或者做出的產品有問題。 在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方面,汽車行業有一套非常成熟體系來降低這些風險,保證穩定產出。汽車行業對訂單延誤也是采取非常嚴格的措施,延誤的損失以分鐘計算(其他行業以天計算)。 3,安全性
另外,由于汽車行業的特殊性,產品開發和質量管理完全是另外一個體系,導致的情況是,一家供應商(比如油漆制造商)如果同時做汽車產品和非汽車產品,需要專門成立一個汽車事業部,哪怕是一樣的產品。產品開發,汽車行業有一套嚴謹的流程,叫做APQP(產品先期質量策劃)來保證開發過程的質量,簡單來說產品設計包括設計評審、設計驗證、設計確認,制造工藝開發也包括工藝評審、工藝驗證、工藝確認。 而其他大部分行業,產品設計好之后通常是直接量產,沒有那么多反復驗證過程,經常導致量產之后發現還有很多問題,再回過頭來改設計和工藝。 質量管理,汽車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也就是要提前預測設計或生產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然后事先采取預防措施。這是汽車行業質量管理區別于其他消費品行業的一個重要特征(手機電腦行業就沒有,但是安全性要求高的航天航空有)。 4,批量生產 大批量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能夠分攤成本,而且能夠進行標準化生產,所以汽車行業是最熱衷于投入更加先進的昂貴的生產設備或者技術以提高效率。汽車行業的自動化生產率是最高的,哪怕在中國,汽車行業使用自動夾具或者機器比例也遠遠高于其他行業。比如挖掘機制造,一個型號一年才生產幾百臺,根本沒用動力采用標準化的機器設備來生產,很多甚至都是人工來裝配。 另一方面,能夠放大問題,任何一個小問題只要乘以批量生產的數量,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由此產生巨大的召回成本和返修成本。這也導致汽車行業更加熱衷于預防品質缺陷發生,而不是事后發現來補救,主要在以下方面: 設計上防錯,比如有些零件會漏裝,那干脆設計成不用這個零件,那不存在漏裝的問題了,或者設計成沒有裝這個零件整個產品無法裝配。有些零件會裝反,那設計成如果裝反,就裝不進去。 制造過程中防錯,有以下方面,其他行業基本沒有這種概念。
流程上的防錯。安排好了工作,人還是會疏忽做錯或者忘記,汽車行業最熱衷的就是做各種檢查表(checklist),事情做完之后,再用檢查表一項一項檢查是否有做,或者做到位。其他行業這種檢查表很少使用。在汽車行業做過的人,明顯都會有這些嚴謹的思維習慣和職業習慣,所以其他行業都比較青睞汽車行業的人。 再另外一個方面,因為批量大,價格昂貴,有資金周轉的壓力,所以會有改進生產方式的動力,盡量降低庫存、盡量減少浪費。人類歷史上所有的生產方式革命,都從汽車制造業開始,比如上個世紀的福特流水線,上個世紀的豐田精益生產方式。豐田精益生產方式的兩大核心,除了上文說的“自働化”之外,還有“及時生產”。 5,行業發展變化 汽車是大眾消費品,而且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貴的消費品(第二可能就是蘋果手機了)。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消費品不得不經常變化以迎合市場口味。發展變化最快的應該是手機,汽車行業雖然做不到一個季度一變,至少一年或者兩年一變還是做得到的。 汽車行業和手機行業一樣,都要求能夠快速響應,產品開發時間也是一縮再縮,而且萬萬不能出現任何延后的情況,否則就失去了市場先機。 6,汽車行業綜合了世界主要工業國家德國、日本、美國的管理優點
由于汽車產業鏈是全球分工合作,不同國家之間互相采購零部件,而這三大工業國家有著不同管理規范,溝通起來會非常困難。為了協調這些不同的管理和標準,1996年世界主要汽車制造商成立了國際汽車工作組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 (IATF),1999年頒布了國際標準lSO/TS 16949,制定了一個全球通用規范,這個規范基本綜合了這三大工業國家的管理上的優點。沒有其他哪個行業能夠把這三個工業國家的優點吸收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