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廠如何轉型升級
為了提高工廠的競爭力,努力實現縮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是所有模具制造廠商的目標。如今,傳統的“手工制模”已被自動化數控設備替代,且越來越多的模具制造工廠開始關注并引入自動化生產系統與設備。 01模具成本構成 在模具成本的構成中,模具制造時間所占的成本高達38%-61%。
02傳統模具制造的效率--機床很大部分時間是閑置的 在傳統模具制造中,機床的實際利用率僅占50%,其余時間均為非加工時間。
03自動化的工作效率--7天 x 24小時
04自動化柔性生產在模具行業應用的優勢 傳統制造工藝對引入自動化的反應是比較敏感的,表面上看使用了機器人可以減少操作工,節省了用人開支,但實際算算購買一個機器人的費遠遠大于人力成本。那么如何理解自動化對降低成本的貢獻呢?我們需要分析那些巨大的、無形的成本的發生及無形資產流失的風險。 1)自動化的使用降低了對操作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生產力,充分發揮機床的加工效率。 2)每周實際加工的時間可達160小時,大大增強經濟效益。 3)機床只有在加工的時候,才會創造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4)使設備投資得到最佳回報,更高的安全生產性和更加一致的產品。 5)自動化的使用,避免了人工對加工的干涉,更高的質量和更少的廢品。 05自動化柔性生產三大組成部分 1. 自動化的心臟--標準化裝夾系統 1)包含工件和機床間的X、Y、Z標準且萬能的接口 2)可消除所有設定時間,同時靈活性也大幅增加,并可隨時中止當前加工任務插入急件 3)系統的可重復性確保了生產中的高品質和安全性 4)自動化的基礎,提供不同機床相同的X、Y、Z基準 5)自動高精度換裝 2. 自動化的肌肉—機器人 1)自動上下料 2)準確定位 3)工件或電極均具備ID系統,能夠自動識別 3. 自動化系統的大腦-自動化協同管理軟件 1)控制整個系統 2)管理機床信息及工件信息 3)傳送及反饋加工程序及信息 |